出口企业挣扎在民间借贷市场
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巫燕玲,丁玉萍
次级债危机蝴蝶效应开始显现。
两会期间,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江苏代表团参加政府工作报告审议时表示,次级债危机直接影响的将是沿海区域的出口企业——近来出口企业订单减少,人力成本增加,加上信贷紧缩,几乎遭遇全面困难。“大中型企业对信贷收缩的反应是迟缓的。银行收缩大中型企业信贷,没有谈判砝码。因此只能压小企业贷款。”
在记者的采访中,刘明康的担忧正在得到印证。中小出口企业资金链开始受到多重挤压。一方面是银行信贷收缩,另一方面是外方买家资金到账延缓。苦觅资金“无门”的出口企业正纷纷转向民间借贷。
而令刘明康担心的是,民间融资的活跃将给监管带来更大挑战。
信用证融资冻结
“目前这种情况下,银行更多的是考虑企业的现金流,对那些利润趋弱的企业放贷格外审慎。” 某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企业信贷部门一位人士强调。
对出口型中小企业的信贷风险保持高度警惕,正成为商业银行的共识。交通银行(10.53,0.14,1.35%,吧)(601328.SH)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目前出口型中小企业来自于几个方面的压力: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下降、劳动力成本上升等,这些压力正严重影响出口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和生存,直接压缩它们的利润空间。
除了直接贷款受阻之外,出口企业常用的信用证、进出口押汇、打包贷款等也出现紧缩。
广州一家出口公司人士向记者反映,以往凭借信用证向银行贷款,通常能贷到信用证金额的70%~80%,但现在,很多中小规模出口企业都得不到信用证融资。
由于外贸企业生产周期较长,通常拿到订单后,国外买家会先付30%左右的货款,之后的70%货款要到货物发运出去后,再根据信用证结算。由于外贸企业生产本身需要一定资金周转,而首付货款不足以支撑生产资金,因此很多外贸企业都会凭信用证向银行融资。
企业信用证融资目前用得较多的是押汇:企业先将境外银行开来的信用证及信用证项下单据提交银行,银行审核后先行贷款给企业周转,属于一种短期贸易贷款。“过去一般银行给的贷款金额大约为信用证金额的70%左右。”上述出口企业人士告诉记者,但最近,银行已经停止押汇融资,公司资金链骤然变得紧张。
某国有银行国际业务部人士也向记者证实,目前出口融资确实处于紧缩状态。
贷款成本抬高
上述国有银行国际业务部人士表示,造成现在出口融资紧张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信贷紧缩传导到出口信贷,二是出口信贷。例如信用证融资所用的资金多为外汇,但银行目前外汇存款紧张,外汇贷款不得不收缩。
“由于人民币持续升值趋势,企业和个人都倾向于尽快结汇,银行外汇存款明显紧张,能用于外汇贷款的资金也变得紧张起来。”这位国际业务部人士告诉记者,他们目前出口融资的紧张情况和去年信贷调控最为严厉的12月份差不多了。“有些行早就停止了中长期外汇贷款,只维持供应短期贸易贷款。但即使如此,资金也很紧张。”
央行最新公布的二月金融运行数据显示,2月末,外汇各项存款余额1538亿美元,同比下降8.56%。而央行上海总部近日公布的数据也表明,2月份上海中资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减少4.3亿美元,其中企业存款和储蓄存款分别减少1.8亿美元和1.2亿美元,外汇贷款增速也有所减缓。
“人民币不断升值,连银行也不愿意保留过多外汇承担汇兑损失风险。所以银行如果必须调配外汇资金,就得到同业市场上去拆借,这也导致了企业(外汇)融资成本上升。”某国有银行外汇交易员对记者表示,目前银行间拆借利率成本非常高,一般都要在LIBOR的基础上加点,“以往是100点左右,现在要加到400点以上”。
由于银行外汇资金的成本抬升,上述国有银行国际业务部人士表示,即使企业可以得到外汇贷款,平均贷款利率也普遍上浮。“有些银行甚至上浮两个点,外汇贷款利率超过7%以上。现在出口利润本来就在变薄,如此一来,很多中小出口企业就无法承受利率了。”
“事实上我们对出口型中小企业已经很少直接放贷。如果一定要贷,必然会收取高利率。” 前述国有银行企业信贷部门人士透露,对出口企业,在央行的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50%到100%也不奇怪。
除了外汇资金紧张、成本上升等因素之外,去年以来的信贷紧缩政策,也直接传导到出口信贷发放中。
“信贷总额度少了,最先压缩的总是中小企业。”这位国有银行国际业务部人士承认,“在同样条件下,银行倾向于选择大企业。”
他表示,目前除了对国家扶持的产业例如电力、基础设施等行业外,其他行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普遍处于压缩贷款状态。
“减少对外贸出口小企业的贷款是很正常的。从银行而言,要控制风险,不得不重视。”连平说,“加上现在银行信贷相对紧缩,为留住大客户,首先紧缩掉的就是存在信用风险的小企业。因为大客户不仅能为银行提供有保障的信贷利润,还能带来其他很多收费业务。”
民间利率借机上调
更雪上加霜的是,在国内信贷紧缩的同时,出口企业还遭受到国外买家资金延迟的挤压。
“以往的情况是,只要货物出关时,将相关海关函件传真给国外买家,就可以收到货款。但现在,美国买家给付货款也开始拖延,最近开始要到货物到岸之后才付款。而货物从发出到到岸,至少也需一个月左右时间。”上述广州出口企业人士告诉记者。以陶瓷行业为例,拿到订单之后,需要40天到60天的生产周期,再加上1个月的运输时间,意味着企业约有3个月的资金空缺期。在这期间不能得到银行的信贷支持,企业又必须支出原材料、人力等生产成本,因此“资金压力相当大”。
而这种资金压力已经开始传递到产业链的上下游。
记者从东莞民间金融机构了解到,自今年开始,很多木材和家具厂商都向他们寻求资金。有供应台资企业家具厂的木材企业主告诉记者,由于次级债危机,美国家具市场很不景气,很多台资厂拿单都很难,损失很大,“以往账期大约3个月左右,现在是一拖再拖。”这位企业主为此已经找过很多次台湾厂主,但对方以老板不在为由一直拖延。“估计台湾厂商也没收到客户的钱”,他说。无奈资金周转不过来,唯有借助于民间借贷。
结果是,家具木材产业集散地东莞大岭山地区的民间利率飙升。根据记者了解,一些借贷年利率甚至已经达到了30%,但资金仍旧“奇货可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