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客服:400-650-2860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美国次贷危机,外贸企业风险意识大考

 

美国次贷危机,外贸企业风险意识大考

  《福建日报》   7月21

记者 赖文忠

“次贷危机,这杯美国金融界酿造的毒酒,美国不仅自己在饮用,而且也让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世界共饮。”在近日由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福建分公司举办的“次贷危机对外贸和银行的影响及对策专题报告会”上,世贸组织研究会常务理事、中美经贸关系专家周世俭的一席话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如何应对次贷危机所带来的冲击波已成为我省乃至全国出口企业面临的首要难题。演讲的专家除了开出“药方”助力企业走出困境,也指出了外经贸行业从这个此危机中应吸取的教训。

次贷危机    影响渐显

专家指出,次贷危机表面上看仅仅是美国偿债能力低的个人还不起房贷造成的金融危机,但它却像推倒的多米诺骨牌一样,波及到整个美国经济的方方面面,并迅速传导到中国这样与美国经贸往来密切的国家。

次贷危机使美国消费者的消费能力迅速萎缩。去年9月和10月,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还高达99.599.6,今年15月一路下跌,分别为78.476.064.562.357.2

作为中国商品最重要的出口国之一,美国消费萎缩直接导致中国外贸企业订单减少。一家泉州企业进出口部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春季广交会上明显感觉到美国客商少,此外美国客商以前订单大部分瞄准大包装货物,如以一打为包装单位的汗衫、口红等,而现在也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一两件汗衫、一两支口红为一个包装单位的小包装货物。来自福州海关的统计数据表明,今年1月份后,美国作为我省最大出口市场的地位已经被欧盟取代而退居次位。今年上半年,我省对美国出口量同比增长9.5%,不仅比同期我省对欧盟出口的增速低了22.4个百分点,也比同期全省出口的增速低了9.5个百分点。

除了订单缩水,次贷危机还造成了出口风险的极大提高。美国进口公司因为资金周转困难,交易时尽量延长付款时间。更有甚者,因为资金链断裂造成进口方公司破产,使我省出口企业贷款无法收回,出口企业坏账数量急剧增加。“今年以来,我们遇到了不少货物出口后压在港口长期无人认领,再也找不到进口客户的案件”。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副总经理周纪安说。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福建分公司的数据表明,今年1月至6月中旬,该公司收到来自企业出口美国的报损案件9宗,报损金额423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54倍;同期收到的百万美元以上大案件2宗,报损金额285万美元,全部是出口美国地区的,而去年同期没有收到一起美国地区的大宗报损案件。

风险意识   亟须提高

   其实,大洋彼岸的次贷危机只是一根导火索,它之所以对我们带来影响,更深层次的动因还是来自于不少外贸企业自身风险意识的淡薄。

   一方面,一些企业盲目相信某类客户或某种结算方式的可靠性,放松了风险的警惕性。

“长期以来,美国订单似乎是最安全的订单,不少外贸企业和美国客商做生意,风险再大的条件也敢接收,不过一段时间以来美国客商的信誉也确实有保障。但经过这次危机,这个神话一夜之间破灭了。现在美国订单在业界已经成为风险的代名词之一。”周世俭说。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福建分公司有关负责人指出,一些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经营中往往只顾埋头做生意,无暇顾及整个经济环境的变迁。在生意中陷入过于相信某个客户或某种结算方式的误区。“次贷危机给我们的教训是,世界上不存在没有风险的客户,即使从主观上来说是最讲诚信的客户,也有可能因为客观环境的变迁,自身资金状况的恶化而变成风险极高的客户。”这位负责人说。

    也有一些外贸企业盲目相信某种结算方式。比如D/P(DOCUMENTS  AGAINST  PAYMENTS)是一种在国际贸易中较为常用的结算方式,其特点是“先付款,后交单”。据此,许多出口企业认为,在买方付款之前自己能够控制货权,而且买方已支付一定比例预付款,D/P犹如“双重保险”,因此忽视了潜在的风险。然而,来自中国信保福建分公司的统计表明,今年上半年,因为发生D/P项下拒收风险而对出口企业造成的损失达40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9倍。毕竟,D/P的操作方式仍然是‘先发货,后付款’,若货物到港后,出现买方资金链断裂,或市场行情急剧变化等情况,尤其是对于出口货值较小、贴牌、且转卖性较差的产品,买方很可能借机压价甚至弃货处理,即使已获得了小部分买方预付款,也不足以弥补全部损失。

另一方面,外贸企业与外商谈判地位不对等也是导致风险积累的内部因素。

不少外贸企业因为自身产品附加值低,在谈判中处于被动地位。行业内企业产品同质化更加剧了谈判地位不对等的矛盾。有的企业甚至害怕得罪外商失去订单而放弃了必要的资信调查。有时候一个外商可以同时拖欠多家中国企业货款,“一损俱损”的案例在中国信保的理赔工作中屡见不鲜。例如,某美国大型连锁零售企业,年全球采购金额近10亿美元。2007年开始,这家企业大量向中国企业下单,采购各种鞋类产品。我省也有多家企业与该买家交易。去年底,因资金周转问题,这家企业出现拖欠货款,全中国涉案金额2000多万美元,其中福建地区金额超过600万美元。

积极应对   专家出招

报告会上,专家针对次贷危机指出,企业防范风险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分散风险,二是转嫁风险。据此,他们为企业开出了应对次贷危机的几幅“药方”。

在分散风险方面,企业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进一步落实市场多元化的战略。开拓新的市场领域,争取把损失降到最小。可喜的是我省不少外贸企业早在几年前已经纷纷行动。目前,欧洲取代美国成为我省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市场;今年上半年,我省与澳大利亚进出口总值增幅也达到了44.7%。除此之外,我省企业也把目光投向了东盟、非洲等新兴市场,东盟已经成为我省第4大出口地,今年15月,我省对东盟出口同比增长42.5%,出口量20.4亿美元,逼近我省第三大出口市场日本的29亿美元出口额。出口市场多元化减小了次贷危机对我省出口的影响,使得我省出口额上半年依然保持了19%的增幅。

其次,进口与出口并举。由于次贷危机造成美国经济衰退,必然带来其在全球进口量特别是资源性产品进口的萎缩。而世界上最大的进口国之一的美国进口的萎缩,有可能导致全球商品的阶段性过剩。再加上人民币升值,国家刺激进口政策的纷纷出台等因素,现在是企业扩大进口特别是进口资源性商品的最好时机。去年以来我省就一改多年进口低速前行的状况,从去年5月份起,实现两位数增长,去年第4季度一直到现在进口增速全面超过同期出口增速。

市场多元化、扩大进口是应对次贷危机的良方,但毕竟一个新市场的建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企业要生存,生意不能中断。短期内不少企业还是要通过出口美国维持生存。这就要想办法转嫁风险。在转嫁风险方面,最好的办法就是选择使用出口信用保险工具。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福建分公司有关人士建议,当前状况下企业可以选择投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产品,通过保险公司提供的“资信调查”服务,了解国外买家的资信情况,在交易中投保,产生的信用风险将转移给保险公司。

除此之外,专家还建议企业改变那种靠低价格、低劳动力成本竞争的格局,走品牌道路,朝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劳动力低廉的比较优势在逐步消失。”周世俭说,但经过多年的发展部分企业链完善、集约程度高、技术人才集聚的比较优势已经或正在形成。技术专有、可替代程度低的商品,受经济波动影响的程度也低。企业应该抓住这些比较优势,迅速转型,以较早占领行业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