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出口货物系上“安全带”
给出口货物系上“安全带”
《三明日报》 7月24日
记者 王艳蓉 实习生 刘燕芳
最近,三明市一木业公司每周都有一批产品销往美国和加拿大。
今年上半年,这家企业出口与去年同期相比略有增长。在次贷危机拖累出口业、人民汇率不断升值的现状下,许多外贸出口企业量减少,这家公司却为何还敢不断接单?
让他吃“定心丸”的是出口信用保险。
2004年,该木业公司一成立就参保出口信用保险。从此,他的企业没有一笔要不回来的坏账,不仅出口风险大大下降,还凭借一张张“保险协议书”从银行顺利争取到大笔资金。投了出口信用保险之后,这家公司还通过申请提前结汇,有效规避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压力,减少了利润损失。
“在次贷危机、海外企业接连破产的国际贸易形势下,像该企业这样利用出口信用保险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的,无疑是明智的选择。”有关专家指出。
外贸风险困扰出口企业
在近年我市外贸不断增长的背后,越来越多的企业感受到了外贸的高风险。
一家农产品外贸公司主办告诉记者,有些外国客商很狡猾,先让你把货物运到外国港口,但当货物到达港口时,却以产品质量不过关等种种理由拒收货物。因为人在国内,货在国外,很多出口企业常常只能吃哑巴亏。
近几年,国际贸易中频频出现贸易伙伴的拖欠货款、破产,或是拒收货物等贸易风险,致使国内不少企业遭受损失。“特别是今年以来,受‘三率二价一危机’(人民币汇率、出口退税率、银行利率,原材料价格、劳动力价格,美国次贷危机)的严重影响,外贸整体经营环境压力增大,我市外贸出口企业面临的困难增加,外贸出口增势放缓。”经贸局肖贵友说。
姚总的企业长期经营水产品的业务。告诉记者:“虽然今年上半年企业的出口量还不错,但是以前接的单,现在都不同程度亏损,只好短单谨慎接,长单基本不敢接。”
这是为何?
原来,目前,在进出口贸易的实务中,进口商为了缓解资金压力,降低交易成本,往往要求出口商提供延期付款的交易方式,也就是赊账形式,一般3个月结一次款。如果这些买家的资金出现短缺,给出口企业造成坏账的几率将会大大增加。出口企业如坚持一手交货一手交钱,就有可能丧失扩大市场份额的机会;但若同意买方的要求,由于对买方资信不了解,往往要承担较大的风险。这种顾虑就是造成姚总接短单不敢接长单的原因。
“从自去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不断创出新高,累计升值超过18%;仅今年以来,人民币升值已超过5%,至目前人民币兑美元已破6.9元,而且人民币还将加快升值,这意味着一个结算周期(三个月左右),企业就要蒙受2%左右的汇率损失。大多数出口企业都用美元结算,其出口利润不断被汇率升值“吃”掉了。我们出口订单大多是提前下的,当初的价格就没有考虑到原材料涨价和汇率的风险,所以,以前接的单子,现在做出来都要亏。”姚总说。
姚总的担忧在外贸出口企业中有代表性。面对人民币升值步伐的加快,我市不少外贸出口企业只敢接短单、小单,而不敢轻易接大单、长单。据了解,上半年,我市出口企业在手订单减少。
老外赖账 信保追偿
在这种困境下,也有露出笑脸的出口企业。这不,一桩原以为血本无归的买卖,竟然会“柳暗花明”。黄总说,多亏出口信用保险追回了国际欠款。
黄总的进出口公司成立于1998年,从事自营出口业务,主要是将服装、鞋子等出口到美国、欧洲、中东、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2006年,公司对其全部自营出口业务开始投保出口信用保险。
去年,公司与美国一买方签订了两单销售合同,并分别于4月份和6月份装船出运,付款方式为赊销60天后付款,货款金额为10.5万美元。不料,付款期限届满后,美国买方逾期未付款,公司向美国买方催讨了4个多月,买方却以资金紧张为由一再拖延付款,最后干脆不予理睬。
眼看着这笔货款无法收回,黄总向信保公司报损。信保公司三明办事处按保险合同规定予以赔偿损失金额的90%,共9.45万美元。
同时,信保公司对美国公司成功进行了国际追偿。在扣除必要的费用后,追偿到的款项按保险合同规定的比例返还给黄总的公司。黄总告诉记者,信保公司的该笔赔款,基本上弥补了他的公司因此次风险所造成的损失。
而我市另一家贸易公司的李总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去年底,他的一批价值10万美元的纺织品采用赊销60天后付款的方式出口到美国一买家,至今还在不断追债中。“也不知道要得回来不。”一脸疲倦的李总告诉记者,目前,他的公司基本停下了出口业务。“一怕风险,二也没有充足的资金运转。”
出口信用保险政府有扶持政策
“如果李总给他的出口货物进行出口信用保险,就可以避免自己讨债的苦恼。”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三明办事处负责人丁桂峰说。
对于出口信用保险的好处,参保的企业老总还有这样的理解:保险公司可借助较为完善的信用体系在事前进行买方的资信调查,了解买方的经营情况以及资信状态,主动、准确的判断风险帮助企业筛选出口对象,并给出保险额度的建议,减少风险的发生或减轻损失。目前,他的每一笔出口贸易都是在对方获得的出口保险额度限额内进行。
“有了保险公司在事前进行买方的资信调查,我们企业对原来不敢做的市场可以大胆进去,不敢接的订单可以接下来,市场份额就逐步扩大了。”一外贸企业陈总说。
尽管,参保中国出口信用保险有诸多好处,但是,我市九成以上出口企业没有这道“护身符”。据了解,目前,我市仅有三家外贸企业对其部分进出口业务参与了出口信用保险。“三明外贸企业参保的热情不高,出口信用保险额占同期贸易出口额的比重不到2%,而我省的平均水平是8%。这主要是企业认识不足。”丁桂峰说。他举例说,公司业务员到外贸企业中介绍信保业务,许多公司相关人员的第一反应不是去了解出口信用保险的价值,而是认为参加保险就多了一项支出,因而反应冷淡。其实,认真算一算账,就会明白出口信用保险能让外贸企业受益匪浅。
据丁桂峰介绍,在目前,企业融资难度加大的情况下,出口贸易企业应当借助中国出口信用保险为企业轻松融资。出口信用保险项下银行融资流程主要有:一、需要融资的出口企业接到外贸订单后,同时向中国信保申请买方信用限额和向银行申请信保项下出口押汇额度;二、银行对出口企业进行贷前调查,并根据调查及中国信保给予的买方信用限额,确定融资额度;三、出口企业、中国信保、银行三家签署《赔款转让协议》(意为将保单项下赔款转让给银行);四、出口企业在向买方发货后向中国信保申报投保,在获得信保确认后将获得中国信保保障的应收账款到银行贴现融资。
他建议,次贷危机给中国企业敲响了警钟。企业应通过出口信用保险等方式建立一套良好健康的风险防控机制。
据了解,出口信贷、出口退税、出口信用保险是我国对外贸易法中规定的国家鼓励本国出口的三个基本手段。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是我国惟一从事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业务非盈利的国有独资保险公司。其性质是配合国家的外交、外贸、产业、财政、金融政策,通过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手段,加强对货物、技术和服务出口,特别是对高技术、附加值大的机电产品、成套设备等资本性货物出口的支持力度,在信用保险、出口融资、信息咨询、应收账款管理等方面为外贸企业提供快捷、完善的服务,为企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提供收汇风险和出口融资保障,支持国内企业的国际化生存和发展。为了鼓励出口,扩大出口份额,福建省政府给予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的企业20%-25%的保费扶持政策,市政府也给予保该项保险的企业10%的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