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浅析非洲市场风险

  非洲,作为新兴市场,其本身经济发展仍相对落后,买方群体总体信用水平偏低,导致该地区出口信用风险长期居高不下。同时,非洲的经济发展近80%依附于自然资源,若该资源价格下降即会引起外汇紧缺,当地进口商对外付汇也将连带受限。自2016年至今,中国信保江苏分公司接到涉及非洲买方的报损案件共计200余起,案件数量及金额均在一路飙升,主要出险国别为尼日利亚、埃及、阿尔及利亚、南非、乌干达和加纳等。
  为帮助出口企业了解和规避与非洲企业贸易的风险点,我们总结了如下几个方面的注意事项:
  一、当地政策
  1、非洲地区对于一些指定货物有明确的进口禁止令。例如出口渔网类(fishing nets)货物至乌干达地区是明令禁止的。因此,出口企业在与非洲买方交易时需要格外注意,明确了解该地区政策,不要盲目签订贸易,以便造成政府罚没货物等不良后果。
  2、非洲很多地区政府出台了严格的外汇管制措施,对于清关文件要求也相对严苛。特别是在尼日利亚当地,表格M是清关时必须填写的文件,也是尼日利亚中央银行批准向供货商支付外币的依据。出口企业在与尼日利亚买方交易时,请务必提醒买方及时获取并填写当地央行签发的Form M,以防买方因未能及时取得Form M为由拉长货柜清关时间拖延付款,甚至出现直接弃柜的情况。
  二、运输风险
  非洲部分港口属于自由贸易区,货物抵达相应港口后不需缴纳任何关税。因此很多买方为避免缴纳关税会要求出口企业将货物在此处卸货,然后再通过公路等方式运输到邻国。例如,贝宁科托努港口就是自由贸易区之一,通常货物在该港口卸货后再进行内陆运输输往邻国。若出口企业在与非洲买方交易时出现类似情况,需密切关注货物运输,跟踪货物最终流向,并要求买方出具货物签收单据等书面证明材料。
  三、欺诈案件
  由于非洲当地法律体系不健全,诈骗案件偶有发生。特别是在乌干达地区,诈骗案件更是屡见不鲜。中国信保结合实际操作经验,总结案件特点如下:
  1、行骗人通常会冒用一些大型、具有一定影响力且成立时间较久的公司来采购货物,并在与出口企业签署合同时,使用伪造的公司章讫签订相应合同。然后通过金钱贿赂货运公司及清关机构的腐败雇员获取原始单证,在将货物骗取到手后逃之夭夭。
  2、行骗人通常会伪造邮箱地址和电话号码。邮箱地址一般会采用“公司名称@公共域名”的形式。例如 @yahoo/gmail/africom.co.ug。
  3、行骗人往往随意采购货物,采购的货物通常与被冒用的真正公司贸易领域毫无关联。中国信保曾接到过一起案件,买方从事的领域是油漆制造,然而行骗人向我们出口采购的却是用于牙膏与软饮料的人工甜味剂。
  针对上述情形,我们建议:
  1、出口企业应进行必要的事前调查。通过索取买方名片、工商注册资料、通过中国信保调取资信报告等方式重点核实买方主要负责人、联系人身份、通过登录买方网站、拨打联系人电话等核实买方经营状态。
  2、出口企业在与买方签订合同时,可要求买方提供护照复印件以便就合同买方签字与其护照上的签字进行对比。合同章一般也可在买方公司相应财报或其他文件中查找核实。
  3、出口企业应明确了解买方经营范围,可通过询问同行或者查阅买方资信报告等形式核查买方行业领域,在发现异常时主动多途径向买方进行求证,并保留相应往来邮件。一旦发现可能存在的风险异动,出口企业应及时向中国信保报损。
  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加快落实,出口企业与非洲必将进一步加强贸易往来,而贸易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信用风险也不容忽视,需要出口企业加强重视,特别是在签约初期,万万不能放松对买方身份的审查义务,以免在后续理赔和追讨中陷入被动,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