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客服:95387
首页 > 新闻中心 > 热点专题
热点专题

2010年前三季度镇江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今年以来,全市工业经济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为重点,紧紧围绕“保增长,降能耗”的工作方针,努力克服要素资源供给紧张、生产成本攀升等不利因素影响,呈现出生产、效益同步较快发展、高开稳走的良好发展格局。但制约全市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后续增长值得关注。

  一、主要特征

    对照市委、市政府全年确保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超1000亿元、销售超4000亿元的目标,从全市来看, 1—9月份规模工业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利税总额三项指标分别达到757.8亿元、2938.4亿元和252.6亿元,分别完成计划序时进度的75.8%、73.5%和74.3%。具体呈现出以下特点:

    1、工业生产、销售高开稳走,增幅小步上升。1-9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3076.5亿元,同比增长30.7%,增幅比1-8月份上升0.2个百分点,实现工业增加值757.84亿元,同比增长16.3%,增幅高于1_8月份0.2个百分点,和全省平均水平持平,居全省第七位。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和利润总额分别完成2938.4亿元、252.6亿元、156.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1%、37.7%、45.1%,销售收入增幅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利税、利润增幅比上月回落1.0和1.9个百分点。9月份,由于节能调控限电措施的相继落实,全市工业用电量有所回落。9月份当月完成工业用电量9.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3%,比上月回落13.8个百分点。1-9月份累计完成工业用电量98.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5%,比1—8月份回落0.9个百分点,但在全省位次有所上升。

  2、轻工业增长快于重工业,重型化特征依然呈现。受节能调控力度的加大,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实的效果也得以体现,全市轻工业增速年内连续两月出现快于重工业的现象。1—9月份全市轻工业增加值增幅为16.8%,重工业增加值增速为16.1%,轻工业快于重工业发展0.7个百分点。但我市工业产业结构偏重的状况仍较为明显。1—9月份,我市重工业增加值占比仍达到74.1%。全市48种主要产品中,有将近七成的产品产量同比上升。其中重工业类相关产品产量增长仍较快。铝材增长34.0%、颜料增长38.5%,与建设工程密切相关的桥架、母线、开关柜产量分别增长23.9%、51.7%、25.7%。 3、产销衔接状况有所改善,产成品存货得到控制。1—9月份全市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7.7%,同比上升了0.5个百分点,产销衔接状况逐步好转。从产品实物量看,多数企业产成品销售量回升,销售形势趋好,库存逐步减少。9月末规上工业产成品存货为137.7亿元,同比仅增长3.1%,增幅分别在一季度和上半年基础上回落了8.6和1.8个百分点。

  4、运行质量明显提升,亏损状况进一步好转。反映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的产值、销售、利税三大指标均同步增长,呈现出利税增长大于销售增长、销售增长大于产值增长的良好态势,在全省均居第七、第八位的水平。全市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销售、利税增长预计将分别达到30.7%、32.1%和37.7%,仍均保持30%以上的增幅。1—9月份,全市34个行业中除饮料制造业外全面赢利,有91%以上的行业利润都实现同比增长。全市累计实现利税超10亿元的行业已达到9个,比去年同期增加2个行业。此外,亏损企业亏损状况持续改善,亏损面持续收窄。全市2966家企业中,亏损企业亏损面同比下降3.6个百分点,在上月基础上又下降了0.1个百分点,由年初的15.1%下降到11.3%。

    5、结构调整初显成效,产业集聚度有所提高。随着今年以来全市上下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工业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做大做强的步伐也有所加快。表现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1—9月份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超千亿,达到1108.7亿元,同比增长35.8%,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5.1个百分点,其占比已超过36%,同比提高3个多百分点;工业企业研发能力有所提升。1—9月份全市完成新产品产值197.3亿元,同比增长44.4%,增幅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3.7个百分点,占比达到6.4%,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生产速度放缓。为确保全市节能降耗目标实现,1—9月份全市七大高耗能行业实现产值增长25.7%,比上半年回落1.6个百分点,低于全市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工业产业集聚效应日益体现。“千百亿”工程有序推进,全市重点培育的“五大主导产业”加速扩张,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发挥了较强的带动作用。1—9月份五大产业实现销售、利税分别增长33.8%和43.3%,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7和5.6个百分点,对全市销售、利税的贡献均达到将近85%的份额,和去年同期相比,占比分别上升了1.7和3.6个百分点。新兴产业领先发展。占全市新兴产业近83%份额的规模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实现销售收入和利税三项指标分别为854.8亿元、815.8亿元和82.6亿元,同比增长41.8%、42.9%和63.6%,增幅均大大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对全市工业的增长贡献率达到三分之一以上。

  6、重点骨干企业、重点行业运行良好,支撑作用明显。鼎胜铝业、沃得重工、利华铜业、强凌电子、山东维克科技等36家当月产值增量在5000万元以上的骨干企业,产值累计同比增长53.5%以上,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二十多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工业生产增长近12个多百分点;从行业来看,产值增长较快的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六大行业累计产值增幅达到40.9%,拉动全市产值增长15.5个百分点。

  二、需关注的几个问题

    今年以来,全市工业经济保持了快速回升的运行态势,主要指标的增幅均大大高于上年同期,但制约我市工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因素依然突出。

  1、部分大中型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不容乐观。受江南化工、镇江发电、中化焦化、鸿泰钢铁、中电电气等较大规模企业的影响,大中型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形势不太乐观,生产、销售增幅均大大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9月份全市195家大中型工业企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增幅分别低于全市平均水平0.2和3.9个百分点,利税和利润增幅分别低14.0和19.5个百分点。作为占全市规模工业“半壁江山”份额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其生产经营状况的好坏,势必直接影响全市工业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今年以来,鸿泰钢铁产、销、利全面下降。镇江发电公司实现利税总额由上年的第2位下降到第4位,同比降幅将近26%。

    2、企业盈利空间将逐步受到挤压。通胀预期有所强化,原材料购进价格与工业品出厂价格的剪刀差,将“侵蚀”利润,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困难;各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和部分企业为了应对“招工难”而纷纷推出的加薪效应将逐步增加企业的人工成本,资源税、关税调整、水电价格上涨等政策调控刚性上升等等,这些因素的叠加将直接导致企业生产经营总成本上升,打压企业的利润空间。

  3、民营工业经济发展支撑作用弱化。全市民营工业的增加值、销售收入、利税三项指标占全市比重下降且增速全面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9月份,民营工业分别占全市总量的比重为57.1%、59.4%和53.4%,在2009年基础上分别下降了0.5个、0.4个和1.3个百分点,其增长速度也分别低于全市平均水平0.8个、3.1个和9.0个百分点。

  4、发展不平衡性较为突出。一是行业间发展不平衡。全市工业涉及的34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15个行业的销售增幅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二是企业间发展不平衡。23.7%的企业销售低于上年同期。其中中盛食用油等8家企业减少额在1亿元以上,丹棉集团今年以来一直处于停产状态;销售增幅在1倍以上的企业占规上工业单位数的12.9%。三是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5、生产要素制约瓶颈加大。一是融资难度加大。受银行信贷规模和均衡放贷政策的影响,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资金供需矛盾逐渐加大,资金紧张状况有所加剧。二是土地供应紧张。三是用电保障难度空前。完成节能降耗目标是政治任务,从省到市限电、限产等节能措施的启动,这无疑会给一些高耗能行业的生产增长带来一定影响。

  6、节能降耗压力不容忽视。从用电情况来看,9月份我市全社会用电量和工业用电量增幅比上月虽均有回落,但回落的幅度不大,1—9月份累计全社会用电量和工业用电量增幅在全省的位次不降反升,分别由第11位上升到第9位、由第8位上到第7位。省统计局多次强调,用电量是核算各地单位GDP能耗下降的“主要标杆”性指标,而1—9月份我市全社会用电量仍增长17.23%,和省下达给我市的用电调控目标差距较大,因此,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市用电应急调控的压力依然很大,节能降耗的形势十分严峻。

  纵观当前工业经济发展形势,我市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基础还不稳固,仍将面临种种困难和矛盾。为此,要保持全市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势头,实现市委、市政府全年确保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超1000亿元,销售超4000亿元的奋斗目标,还需要全市工业战线齐心协力,切实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快高新产业和新兴产业的爆发式发展,全力保障工业经济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来源:镇江市统计局、国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