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客服:95387
首页 > 新闻中心 > 热点专题
热点专题

国际柴油乘用车市场发展状况的启示

    制约柴油轿车发展的因素不仅仅是汽车行业内的制约因素,有很多与整个国家的经济、能源、环境等相关政策有关。实际上,柴油轿车的发展呈现两种趋势。在欧洲,柴油轿车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法国等国家,柴油轿车的份额甚至超过了50%。而在北美、日本,柴油轿车的份额微乎其微,日本2009年生产的柴油轿车只占其全部产量的3%,而美国与加拿大的柴油轿车年产量合计只有不到4000辆,这与德国接近180万辆柴油轿车的年产量有着巨大的差距。细究其原因,我们可以发现,对于柴油轿车的喜好,是各国消费者理性选择的结果。

  柴油乘用车在国外的发展状况

  柴油轿车节省燃油的优点,在高油价的欧洲被消费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由于欧洲各国政府在油价中包含了大量的相关税收,因此欧洲是全球油价最高的地区之一。根据欧佩克组织2009年的报告,欧洲的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的平均油价都远远超过了日本、加拿大、美国的平均油价。高油价促使了公众对于节油的重视,而柴油轿车与同级别汽油轿车比较可以节油25%-30%的特点显然满足了消费者的期望。

  同时,柴油的零售价格与汽油相比较也处于有利地位。2009年,欧洲的平均柴油零售价格大约只占汽油价格的72%-88%(最低的法国,2009年平均柴油零售价格是汽油零售价格的72%,最高的英国是88%),柴油轿车在燃油成本上的优势能够被消费者明显感觉到。

  由于能够显著降低燃油成本,消费者可以更快地收回柴油轿车在购置时较高的投入,因此柴油轿车在欧洲大行其道,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的柴油轿车普及率都达到35%-55%,成为柴油轿车为主导的汽车市场。

  与欧洲柴油轿车大行其道相对应的,柴油轿车在美国与日本,则基本处于边缘化的状态。一方面,相对较低的油价削弱了柴油轿车节油的优势;另一方面,美、日的排放法规与欧洲排放法规比较,更加注重对于微粒物的控制,较高的微粒物排放要求会显著提高柴油发动机在后处理阶段的成本,增加了柴油轿车的总购置成本。

  柴油乘用车在欧洲的发展趋势与原因

  1995年以来,柴油轿车的份额在西欧市场处于持续增长的趋势中,造成这种持续稳定增长的因素,包括国际油价的持续上涨、柴油机技术的不断进步、日趋严格的CO2-油耗法规的实施,这些都不断推动着柴油轿车在西欧的普及。在经历了15年的稳定增长之后,柴油轿车的市场份额由于相关因素的变化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例如更加严格的排放法规将提高柴油发动机的后处理成本,汽油机技术的不断提高削弱了柴油发动机在油耗方面的优势等,都将使柴油轿车在西欧市场的普及率在未来保持相对稳定。

  从短期看,西欧柴油轿车份额在2009年有一个小幅的下滑,这主要是由于在经济危机中,消费者增加了价格相对较低的小型轿车的购买量,由于柴油系统的成本相对高于汽油系统,因此在小型轿车中,柴油系统的安装率较低。消费者更多购买以汽油发动机为主的小型/微型轿车,而不是以柴油发动机为主的大中型轿车,是造成柴油轿车市场份额在2009年的西欧市场有所下降的主要原因。但是随着经济危机的相对缓和,以及在2009年累积的消费需求的逐步释放,2010年欧洲柴油轿车的份额已经回到常态水平,甚至还有所提高。

  从长期看,由于柴油轿车在西欧已经处于一个相对较高的普及程度,因此欧洲的整车与零部件企业将是轿车柴油技术进一步发展的最主要推动者和受益者。在更加严格的排放法规与CO2-油耗法规的推动下,未来轿车柴油发动机的发展方向将不仅仅是发动机本体技术的提高,而将更多地需要考虑相关新技术的综合使用问题,例如柴-电混合技术、后处理技术、可再生燃料等。另外,由于汽油机缸内直喷技术和双增压技术的日趋普及,在小型轿车上柴油发动机的优势被相对削弱,而其成本由于对于微粒物等要求在欧Ⅴ以上排放法规的不断提高而持续增加。因此是否能够有效降低系统成本,将是影响未来柴油轿车普及率的重要因素。

  影响国内柴油乘用车发展的因素

  参考柴油轿车在欧洲、北美、和日本的不同发展状况,我们可以大致勾勒出我们国内如果发展柴油轿车所需要具备的一些条件。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发展柴油轿车,就必须具有充足的质量合格的柴油供应。但是无论在质还是量方面,国内的柴油供应至少在短期内还不足以支撑轿车的柴油化。从柴油品质看,含硫量是一项关键指标,但是国内柴油的含硫量远远落后于国际水平,作为国内最先实施国Ⅳ排放法规的北京,在市场上供应的柴油含硫量可能要到2012年才能达到欧洲2009年的标准,而全国要到2015年才有可能达到相同的标准。另一方面,各地的柴油品质差距显著,但是作为柴油发动机核心元件的高压共轨与喷射系统,对于柴油的杂质含量有着相当高的要求,杂质含量高的柴油会造成高压喷油器堵塞,甚至整套系统的损害。

  从柴油供应量来看,中国正处于高速工业化阶段,国内各行业对于柴油需求旺盛。这与欧洲各国已经完成工业化,经济以服务业为主,对于柴油的需求相对有限有很大的不同。另一个可比较的例子是我们的近邻印度,与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不同,印度被称为世界办公室,服务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比例,因此印度国内柴油供应充足,政府鼓励柴油轿车的推广。而在我国,柴油在飞速发展的工业化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根据2008年的不完整统计,交通运输业使用的柴油只占全国柴油使用总量的27%,绝大部分柴油被作为动力燃油应用于工业、农业、发电等领域,即使在应用于交通运输业的27%中,绝大部分是被集装箱卡车等商用车消耗,而乘用车消耗的柴油微乎其微。由于中国正处于经济相对较快增长时期,工业化程度正在不断深化,整个社会对于柴油的需求将不断增长。在该背景下,很难有充足的柴油资源来保证乘用车柴油化的趋势。

  柴油发动机及相关电喷技术是技术高度密集的产品,从全球角度而言,技术基本被博世、大陆、德尔福、电装等少数企业垄断。国内整车与零部件企业最近几年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试图打破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但这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经验与技术积累,而且国内企业现阶段发展的重点还在于大中型商用车为主,对于适用于轿车的先进柴油机与核心零部件的研发还处于初始阶段,短期内还难以实现批量的生产供货能力。国内供货能力的缺失与国际上技术的垄断,造成柴油轿车成本高昂,消费者不愿意购买。有限的消费者购买反过来又进一步推高了柴油轿车的成本,形成恶性循环,使柴油轿车难以在国内推广。

  消费者的需求是推动柴油轿车普及的根本动力,但是在现阶段,国内消费者很少有动力来购买柴油轿车。与之相反,几乎每年发生影响范围与时间不断扩大的柴油荒。部分城市对于柴油车的限制;柴油质量不可靠造成的较高的故障率都抑制了柴油轿车的普及。

  另一方面,相对较低的油价与汽柴油差价及油价水平,使柴油轿车节省燃油费用的优势难以被消费者感知,以现在市场上销量最大的柴油轿车捷达为例,如果消费者平均每年的行驶里程为15000km,柴油车平均比汽油车节油30%计算,消费者需要花费接近4年时间才能收回当初购买车辆时多支付的费用。而根据统计,普通中国消费者可以接受的投资回报期在1-2年,因此普通中国消费者没有购买柴油轿车的愿望也就不足为奇了。

  国内柴油乘用车的发展前景

  结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在现阶段,柴油轿车在国内很难有大的发展,制约柴油轿车发展的因素不仅仅是汽车行业内的制约因素,有很多与整个国家的经济、能源、环境等相关政策有关。但是国内柴油轿车缺乏发展空间,并不等于所有的柴油乘用车都不适合发展,国内很多企业都在结合市场的需求,积极开拓柴油乘用车市场。概括而言柴油车可能在以下两个市场获得较好的发展机会:

  由于柴油发动机具有的燃油经济性优势,在部分MPV与SUV市场存在着机会。例如部分用于固定路线跨区域通勤的MPV车辆,由于路线相对固定,可以获得较好的柴油供应,且多在高等级公路上高速行驶,行驶里程多,可以充分发挥柴油发动机油耗低的特性,拥有较好的市场需求。

  另一个潜在的柴油乘用车市场正在微型车中孕育。由于柴油的安全性优于汽油,便于分散储存,在农村柴油比汽油更易获得与保存。此外,农村的道路情况相对较差,柴油机具有的低速大扭矩特点可以更好满足农村的路况。因此柴油微型车作为农用车的升级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

  但是,同样需要注意的是,柴油的品质在农村市场更难以获得保证,如何开发出既符合环保法规要求,又能适应农村相对较为恶劣的使用环境的柴油微型车,是进一步推广该类柴油车型的关键。另一个需要注意的是成本问题,现有的柴油系统相对于微型车而言成本太高,如果企业要推广微型柴油车,必须将现有柴油系统的成本显著下降。

 

 

                                             来源:2011-3-9录入《汽车与配件》2011年第06/07期、国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