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暴加大信用证结算风险——《南京日报》2008年9月26日A8版
业内人士:出口企业结算方式应多元化
美国银行破产倒闭频率已经创下了近14 年来之最,给我省采用信用证方式结算的广大外贸出口企业敲响了警钟。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江苏分公司有关人士昨称,银行不再是“保险箱”,信用证同样可能带来高坏账率,企业最好采用信用销售模式,规避此次金融风险。
我市国际贸易,信用证结算超六成
信用证是银行为交易双方提供承诺付款的一种结算方式。因为有开证银行的信用作担保,我市进出口企业目前普遍采用。据统计,我省约有60-70%以上的国际贸易通过信用证方式结算。但是,开证行破产、拖欠、拒付风险,近来正在信用证交易中逐步加大,企业却很少注意到。
今年年初,南京一家生产型企业接受了尼日利亚一家银行开立的保函,根据约定,银行应在企业索赔时,无条件支付款项。但是银行却以贸易合用的履行存在瑕玼为由拒绝付款,给企业造成了200多万美元的损失。据了解,中东、南亚、东亚、非洲等地区的银行,曾出现以各种理由拖欠或拒绝承兑信用证项下款项的先例,现在,华尔街金融风暴则让美国及欧盟等发 达地区银行的风险也急剧飙升。
信用证结算风险:平均坏账率高
据中国信保江苏分公司有关人士介绍,欧美发达国家80%以上的贸易通过商业信用方式结算,在信用保险的保障下,平均坏账率仅为0.25%至0.5%,平均账款拖欠时间为7天左右。而中国企业近一半以上出口贸易在采用信用证结算的情况下,平均坏帐率却高达5%-10%,平均账款拖欠时间长达60余天。
究其原因,一是开证行资信良莠不齐;二是市场行情发生变化,买方往往找借口拒付或延付货款。此外,那些采取陆运、空运、1/3提单直寄客户、货物收据、近洋贸易等货权事先转移的信用证,往往形同虚设,会使企业“货款两空”。当前全球金融形势突变,银行的信用风险将成为我省进出口企业国际贸易风险防范的重点之一。
建议:采取组合式、多元化结算方式
面对金融风险,业内人士建议我市外贸企业采取组合式、多元化的结算方式,优先选择赊销、托收等信用销售方式,既能减少开立信用证所需的高昂的手续费,降低交易成本,还能增强议价能力,提升企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据了解,我市一家大型外贸集团公司目前就大胆采用非信用证支付方式,再辅之以出口信用保险的收汇保障,现在该公司通过出口信用保险实现的出口总额是2002年的6倍。
如果企业采用信用证结算方式,要谨慎甄别开证行的资质,并及时把握银行的异动。如果选择的银行经营业绩平平,世界排名靠后,所在国家政治风险较大,企业可以选择投保“信用证保险”。如果出现信用证项下货权事先转移的情形,企业还可以加保买方商业信用风险,这样一旦遭遇开证行或买家的商业风险,企业能从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得到及时的补偿,确保经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