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客服:95387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出口贸易要应对国外银行信用风险——《扬子晚报》2008年9月22日A18版报道

                           “雷曼门”提示:银行不再是保险箱

                              出口贸易要应对国外银行信用风险

    上周以来,美国三大投行巨头:雷曼兄弟公司、美林证券和美国国际集团(AIG)纷纷陷入困境,一批国外银行倒闭。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飓风”给我省采用信用证方式结算的外贸出口企业敲响了警钟——信用证同样面临高风险,“银行不再是保险箱”。

                            我省六成出口贸易通过信用证结算

    自去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至今,美国先后已有11家商业银行倒闭,4家投资银行破产或面临危机,银行破产倒闭频率创下14年之最。信用证交易中面临的开证行破产、拖欠、拒付风险正在逐步加大。而信用证是我省进出口企业普遍采用的一种结算方式。

    据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人士介绍,有了开证行的信用作担保,才能得到进出口企业的信赖和认可。据统计,我省约有60-70%以上的国际贸易通过信用证方式结算。

                           银行风险致常州一企业损失200万美金

    中东、南亚、东亚、非洲等地区的银行经常以各种理由拖欠或拒绝承兑信用证项下的款项。今年年初,常州一家生产型企业就因此造成了200多万美金的损失。

    受次贷及雷曼兄弟影响,美国及欧盟等发达地区的银行风险也急剧飙升。据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提供的信息,截至2008 年6 月30日,在美国大约8500 家银行中,列入“有问题名单”的银行数量已经达到117 家,达到2003 年中期以来的最高值。此次“金融飓风”引发的恐慌还在继续,未来三年美国最多可能会有300 家银行倒闭,而其他国家的银行也将受到波及。银行的信用风险将成为我省进出口企业国际贸易风险防范的重点之一。

                          采用信用证出口要谨慎甄别开证行资质

    据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江苏分公司管理专家介绍,欧美发达国家有80%以上的贸易都是通过商业信用方式结算的,在信用保险的保障下,发达国家的平均坏账率仅为0.25%至0.5%,平均账款拖欠时间为七天左右。而中国企业近一半以上出口贸易在采用信用证结算的情况下,平均坏帐率却高达5%-10%,平均账款拖欠时间长达六十余天。究其原因,一是开证行资信良莠不齐,有的没有国际结算经验;二是市场行情发生变化,买方往往借口不符点拒付或延付货款;三是信用证形同虚设,往往会使企业遭遇“货款两空”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