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使出口风险陡然放大,专家指点:多用政策性保险更保险——《新华日报》2009年1月13日财经版头条
愈演愈烈的世界金融危机,使得国际贸易风险陡然放大。理性看清市场、及时规避风险,已成为攸关外贸企业生死的大事。1月12日,中国出口信用保险江苏公司、省外经贸厅等举办“2009年促进出口增长与风险防范高层论坛”,帮助我省外贸企业强化风险意识,梳理防范路径,制定应对策略。
出口信用风险大案增五成
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增长减速,使得不少国外客户支付能力下降,信用降低,拒收货物、拒付或拖欠货款甚至赖账现象逐渐增多。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江苏分公司统计,2008年发生的超百万美元信用风险大案占了全部报损案件的54%,这些大案平均报损额达270万美元。
出口风险陡增,原因很多。江苏信保公司总经理助理潘水根分析,一是优质买家不再优质,一直以来讲信用、合作比较放心的老客户、大客户,去年也纷纷开始拖欠货款、发生坏账。比如,美国第二大电器产品零售连锁商电器城,在全球15个国家拥有7500个电子产品供应商,11月10日突然申请破产保护。这些企业本来都是被我省外贸企业历来当作优质客户,当风险突降时猝不及防。二是风险全面扩散。美欧市场成为风险高发区,去年,江苏信保收到的索赔案件中美欧地区报损金额7052万美元,同比增长162%。其他新兴市场国家也不安全,阿根廷一家老牌农化产品经营商,每年从中国采购近亿美元,现在这家公司拖欠中国企业货款达4000多万美元,其中有我省一外贸公司500多万美元。三是信用证不再有信用。信用证是一种相对安全的结算方式,占了我省目前出口业务的五六成。由于国外不少银行受重创,信用证的信用大打折扣。
政策性保险是规避风险的“防火墙”
面对国际贸易中湍急的“信用暗流”,专家表示,运用出口信用险不失为消解风险的一种有效手段。
出口信用保险是一种国家政策性保险,主要用来帮助国内企业防范进出口风险、开拓国际市场,各级政府对投保实行不少优惠减免措施。作为一种国际通行做法,出口企业缴纳的信用保险费,可以分摊进入销售价格。一旦进口商破产,可获得全额保险赔款。
统计显示,去年江苏信保处理各类索赔案件406起,涉案金额1.01亿美元,其中支付赔款1945万美元,是上年的216%;帮助企业追回逾期账款4860万美元。利用信保带动一般贸易出口55亿美元,规模全国第一。汇鸿土产总经理李金亮说,短短五年,公司出口从不到1000万美元增至5亿多美元,从资不抵债到扭亏为盈,离不开信保支持。“使用信用保险可以买放心、买发展,就像有道坚固的‘防火墙’,不必为收不回款而提心吊胆,拓展市场、发展客户也有了底气。”近年来,汇鸿土产每年通过信保带动出口都超过3000万美元。
3%,凸显信保市场巨大空间
尽管信用保险给江苏出口带来了福音,尽管去年我省新增投保企业168家、今年以来又增加了30多家,但从总量看,投保比例还不高,在全省一般贸易出口企业中,占比不到3%;投保出口规模不到全省一般贸易出口的6%,远不及发达国家16%左右的涵盖率。
我省企业没有利用好出口信用保险,有的是风险意识不强,还有的对信用保险不了解,将其等同于一般商业保险,投保不积极。
有关人士介绍,信保服务外贸的功能正在不断开掘。江苏信保和省外经贸部门合作,提升风险预警平台,加大对建筑、零售、汽车制造、能源、腹胀、玩具等行业信用风险的监控,及时将出现信用风险异动状况的国外买家列入“关注名单”,向投保企业发出预警。